六月份刚去了趟科罗拉多,本已完成今年夏天的旅游额度,但是小狗去西雅图出了趟差,之后就一直心心念念要去西雅图周边玩耍;因为重点项目雷尼尔山很多地方只有夏天开放,所以赶着夏天的尾巴又来了一趟华盛顿州之旅。
还是先列下行程:
圣何塞飞西雅图,直奔雷尼尔山国家公园,游Longmire区和Paradise区,宿Paradise
继续雷尼尔山的Longmire区和Paradise区,宿Longmire
雷尼尔山Ohanapecosh区和Sunrise区,宿西雅图
华盛顿公园植物园,西雅图亚洲艺术博物馆,贝尔维尤艺术博物馆,贝尔维尤植物园,南西雅图大学植物园,西华园,宿西雅图
西雅图全景观景点,费利蒙巨人,伍德兰公园玫瑰园,派克市场,西雅图艺术博物馆,克朗代克淘金热国家历史公园,西雅图唐人街,陆荣昌亚洲博物馆,Bothell印度神庙,宿伯灵顿
北瀑布国家公园,宿伯灵顿
阿纳科斯特,贝克山-斯诺夸尔米国家森林,宿西雅图
9月7日久保田花园,西雅图飞圣何塞
早上从湾区飞西雅图,2个小时就到了;因为雷尼尔山国家公园离西雅图市挺近的,我们今天有大半天的时间能在雷尼尔山玩。
西雅图机场的雕塑,拿了行李提了车,先去超市买物资,之后直奔雷尼尔山。
公园的西南大门,也叫尼斯阔利(Nisqually)大门,始建于1911年,算是个历史点;据说旺季的时候进入公园的车会在这里排成大队,现在已是夏天的尾巴,且又不是周末,这里没什么人。
进入公园之后就来到了Longmire区,先到的第一个景点是Kautz溪步道,我们就走了一个开头,可以远远的看见雷尼尔山。
Longmire博物馆,是公园内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始建于1916年,最早是公园总部;1928年的时候本打算拆除,但是在公园的首席博物学家Brockman的争取下保留下来作为博物馆;1978年博物馆被搬到现在的位置,现在既是博物馆也是历史建筑。
路边的克里斯汀(Christine)瀑布和克里斯汀瀑布桥,公园官网特意强调不要在桥上停车比较危险;其实刚过桥就有一个位置很好的景观点,可以将60英尺落差的瀑布和上面的桥一起收入眼底。
克里斯汀瀑布位于Longmire区和天堂区正中间,附近有一条能连看几个瀑布的步道,不过爬升比较感人,体力超人可以挑战。
这条步道也可以走很远,我们往返就走了0.3英里,不过回程要爬台阶。
灵感点对面的山体看着好像是魔鬼岩柱,大家可以和加州的魔鬼岩柱比较着看看。
这边才是灵感点
终于开始走今天最主要的长凳湖和雪湖步道了,步道往返2.5英里,500英尺的爬升,官网估计徒步需2小时,还是有些小难度的。
开始是在草地中间走,比较平坦,走起来轻松愉快。
之后走了一段山路,可以看见下面的长凳湖了。
雪湖本湖,看不到雷尼尔山,可以看到独角兽冰川的遗迹。
因为都是高山湖,雪湖跟落基山的湖看着挺像的。
回程的时候已近黄昏,赶紧往回走啦。
房间很小,床就占了卧室的80%,今天挺累的,我还在收拾东西,狗就已经窝在床上睡着了。
天堂宾馆始建于1916年夏天,第二年夏天正式开放,照片里的木钢琴昨天晚上还有人演奏,当时大厅里有很多老人家在捧场。
这架钢琴和昨天照片里有熊熊站岗的树桩邮筒,都是1917年开业时就安置了的,这张公园官网上1920年代的照片就能看到它。
一战结束之后雷尼尔山游客开始激增,宾馆也逐步扩建,由最早的37间客房扩展到今天的121间客房;话说雷尼尔山的住宿算是比较难订的,价格也不算亲民,我们在网上刷了很久才刷到。
出发之前小狗坐坐木椅感受一下
早上气温比较低,挺冷的。
每当我看到小狗写的游记时,就不由自主地想起NPS这个出圈的推特:“当你走到外面时,发现很冷,你就知道外面很冷”,当被问及是谁在维护NPS的推特账户时,NPS发了一张叼着铅笔的土拨鼠。
亚高山地区的树木为了适应冬天的积雪环境,很多都聚集在一起生长,活脱脱的报团取暖啊。
走到景观点了,这个景观点是昨天经过的Nisqually河景观点的上游,山和冰川都看得十分清晰。
路边的岩石还有个挺大的洞,小狗瞬间就钻进去了。
我们之所以先走了这条短步道,是因为今天剩下时间的主角只有一个,那就是天际线(Skyline)步道。
天际线步道入口的台阶上写着约翰·缪尔1889年对于雷尼尔山的赞誉,缪尔1888年的时候曾经和朋友们登顶了雷尼尔山,之后到1899年雷尼尔山成立国家公园之前,他多次发表文章推动雷尼尔山国家公园的建立;关于约翰·缪尔的更多故事,可以见我们参观他加州故居的游记。
后面的群山也很好看
坐下吃点东西补充能量,可能是因为能量棒里面有坚果,刚打开包装就有一只小松鼠以百米冲刺的速度从不远处的小灌木丛中窜出来,一路跑到大猪腿上要抢吃的;大猪把吃的举起来,小松鼠还站起来抢,最终也没抢到就放弃跑掉了;因为发生得太快没留下照片,只有在大猪裤子上留下的这个小爪印。
这片山应该就是昨天看到独角兽峰所在的那个Tatoosh山脊,后面模模糊糊像是飘在云彩上的仙山是亚当斯山。
继续往前走还有一小段和天际线步道平行的冰川景观步道,可以走到冰川景观点。
下面那个小桥就是我们昨天和Nisqually河合影的地方
冰川景观点到了,可以看到雷尼尔山上融雪形成的威尔逊冰川瀑布了,在照片里看着不大,实际水量还是挺充沛的。
冰川景观点位置很好,这条天际线上的平行路线还是很值得走的,因为马上就和天际线步道合并在一起,所以从天际线步道下来多走两步来照相也一样。
终于看到特色动物旱獭了,我们在落基山的游客中心就看到了它的玩偶,可惜没买到;现在终于在雷尼尔山见到真身了,这次一定得把玩偶收入囊中。
据说冰川上的冰每天都会移动几英尺,虽然速度不足以肉眼观察到,但是偶尔能听到冰移动时和岩石摩擦的声音。
暗中观察的旱獭,这里的旱獭属于花白旱獭,它生活的区域比落基山的黄腹旱獭更北,因为经常发出尖利的叫声来提醒同伴,所以也被昵称为“吹哨猪”;网上那个著名的旱獭叫“啊~”的玩梗视频感觉就是它,当然它真正的叫声并不是网上恶搞的那样。
山上有常年不化的雪地,走上去感受下雪地徒步。
同为活火山,雷尼尔山一旦爆发会将山顶的雪水岩石冲下山去形成泥石流,所以危险性高,和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里的Mauna Loa火山同列为“世界火山和地球内部化学协会”选出的16座“十年火山”之一。
休息够了,继续往前走,爬升基本结束,后半程就开始下山了。
从这里再往上,可以沿着山脊走到缪尔营地,这也是登顶雷尼尔山的线路;登顶需要许可证,且有一定的危险性。
我们看看就好了,登顶还是留给更有能力的人吧。
感觉下山下了好久,真是上山容易下山难呀。
其实回程没有什么特别的看点,还是各个角度看雷尼尔山。
这是1924年由登山者和本地人修建的Stevens-Van Trump纪念凳,用以纪念Hazard Stevens和P. B. Van Trump于1870年8月17日首次登顶雷尼尔山,我们也来坐坐这座百岁高龄的石凳。
国家公园旅馆始建于1906年,主体住宿部分在1926年被烧毁了,现存的是原来的俱乐部会所和附楼,分别作为今天的纪念品商店和住宿部分使用。
宾馆现在只有25间客房,也难怪这么难订;天还没黑,就转转这个宾馆,再走走对面的阴影步道吧。
Longmire区的名字来自于开拓者James Longmire,他曾于63岁高龄登顶雷尼尔山,算是个硬核狠人;1890年,70岁的Longmire和儿子们创立的温泉度假村于此开业,现在还能看到遗留下来的这些水疗设施。
对面的树林后面是堡垒山脊,是37.5万年前冰河期雷尼尔山一次大爆发形成的,它像墙一样将邻近的步道遮蔽在了阴影里。
James Longmire的长子于1888年修建的小木屋,也算是历史遗迹了,更早修建的小木屋都已不复存在了。
公园尽量将小木屋维持原貌,以让游客能一窥“历史的阴影”。
这个温泉因为铁含量高叫做绣泉,泉水都是这种发黄的颜色,像不像小狗在窜稀。
小狗迫不及待地要来温泉疗养一下
路边像松针一样的植物是木贼属的蕨类植物,跟我们在加州常见的真蕨亚纲的蕨类植物长得大相径庭;这里还曾经发现过木贼类植物的化石,和现存的相比除了体型变化较大,其他特征几乎没什么变化,所以它也被称为植物活化石。
湿润的草地最适合两栖类,有太平洋树蛙、太平洋大鲵和红腿蛙在此生活,偶尔能听到草丛中响亮的叫声多是太平洋树蛙发出的,它们的外号就叫“合唱蛙”;轻轻松松走完一圈,回宾馆休息啦。
今天是在雷尼尔山的最后一天啦,继续游览Longmire区,Ohanapecosh区和日出区;Ohanapecosh区和日出区在公园另一头,因为修路只有周末才能通过。
感受一下泉水,温度还挺合适的;关于泡温泉对身体有什么好处说法不一,有人说能舒筋活血保养关节,也有人说跟在家泡浴缸没啥区别。
温泉就是雷尼尔山的融雪流入地下,经过下面的熔岩加热又流出地面形成的,这也能看出雷尼尔山活火山的本性。
大概一百年前,这里有个Ohanapecosh温泉度假村,还有些小木屋在现在的步道周围,1960年代国家公园将它们拆除之后改建成了现在的露营地。
下一个景点是银瀑,游客中心有一条步道可以直接走到,往返不到3英里,但是我们时间有限,还是就近找了路边停车点开始走,往返只用0.4英里;街趴空间本来就不大,还停了2辆拉马的拖车,停车挺费劲的。
走一小段路就能看到银瀑了,这个瀑布就在Ohanapecosh河上,现在流量还挺大。
这个步道是由酸面包(Sourdough)步道和仙境(Wonderland)步道组成的环形步道,中途经过冰冻湖和暗影湖;不知道为什么,日出区景点的名字都有种西方奇幻感。
正式开始走步道啦,前半段可以望见远山,感觉比天堂区的山更有意境,有一种远山如黛的感觉。
再走一段就到了暗影湖,旁边有一个露营地,这个湖边挺多游客的。
AllTrails上说暗影湖有步道能环湖一圈,其实并没有,我们看到有个人试图环湖走一圈,大概得自己开路瞎走。
暗影湖之后的步道在林间穿行,旁边的草地里还冒出了只松鸡。
到宾馆先展示下旱獭玩偶本尊,看着就有一股英武之气。
今天我们的行程是西雅图市周边的植物园和博物馆。
巴基斯坦古代犍陀罗国于公元2~3世纪创作的弥勒观音像,虽然雕像手臂断了,但是从姿势判断左手应该拿着花瓶;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大帝曾短暂征服过犍陀罗地区,之后该地区和希腊间的贸易文化交流保留了下来,这也是为什么雕像有浓厚的古希腊雕像风格。
作为音乐与知识之王的湿婆铜像,创作于11世纪初的印度;据说祭祀会在节日仪式上将湿婆的能量从寺庙的石像上转移到便于移动的铜像上,然后将铜像穿上华丽的衣服、佩戴上贵重的黄金饰品、坐上木制的战车在城市中游行,这样信徒们和整个城市就可以得到湿婆的祝福。
这几个都是香港艺术家林东平的作品,这幅《回响》还挺有意思,把宇航员的影子投在了画作上。
日本江户初期的织部烧,这种特有的铜绿釉是它最明显的特征;织布烧的名字来源于日本战国末年武将古田重然,他是千利休之后日本茶道集大成者;因为他曾任从五位下织正(这个名字好绕,大概应该是织部副,位在从五位),故有此名。
右边这幅是齐白石于1921年创作的梅花
这里曾经能存储88.3万加仑的水供周围人家使用,水塔的砖墙也是为了适应强度下面厚上面薄,底下最厚的地方有60多厘米厚。
波兰艺术家Piotr Szyhalski于2019年创作的作品《劳改营》,作者2011年在纽约目睹了占领华尔街运动,当时下面的人在商业大楼外面抗议而大楼阳台上还照常开着趴体,从那时起作者就通过这种巨型横幅的形式对各种事件开喷。
还有个瓷器墙是俄勒冈州立大学艺术教授Julie Green从2000年起直到2021年去世期间创作的作品;都是中国青花风的小盘子,据说一共有1000个;图画都是美国各州的传统食物,比如水果派、面包、烤鸡、牛排之类的。
逛完植物园,回宾馆啦。
今天继续在西雅图市逛,晚上去北面的伯灵顿住宿,方便明天去北瀑布。
早上我们先去看了西雅图市天际线,太空针在中间尤其显眼。
帕潘亚图拉最擅长的事沙漠艺术,展品旁边还有纪录片播放,他们被认为是带动了世界对于原住民艺术的关注。
美洲原住民艺术展厅,展品挺丰富的,色彩鲜艳;照片里最夺人眼球的是夸完卡瓦夸族的一对儿室内门柱,由红雪松木制成,上面是雷鸟,下面蹲着熊熊。
《独木舟破坏者:东南风的形状》,创作者是海达族,海达族认为虎鲸能引来造成坏天气的东南风,作品里面白色的是虎鲸的牙,最上面是虎鲸的尾巴;因为海达族认为虎鲸在水下回家后会把皮脱下来,所以虎鲸的形象是鲸和人的混合体。
这个展区是安东尼·怀特的专题展览《有限责任》,他的作品充满了能引起密集恐惧症一样密度的各种物品,传统与现代相互交织。
各种网络时代的标志组成的画,有超级马里奥、米老鼠、AT&T、浏览器之类的,有一种在各家法务部门口疯狂蹦迪的感觉。
展厅中间有个大耗子站在床上的雕塑,仔细看被子下面还睡着个人;这是德国艺术家卡塔琳娜·弗里奇在90年代初创作的作品《人与鼠》,她非常喜欢用夸张的比例放大来表现精神上的压力与不确定性,感觉很多恐怖故事也都喜欢用这样的桥段。
左边是约1643年法国画作《探访》,里面是耶稣和约翰的母亲分享怀孕的消息,这种将女性放在画中央而男性放在边缘的构图在17世纪的欧洲画作中很少见;右边是约1627年的荷兰画作《鲜花点缀的牧羊女》,风格比较活泼。
《维纳斯与阿尼多斯》,因为维纳斯和丘比特玩耍时不小心被丘比特的箭弄伤,而伤未痊愈时就遇到帅哥猎人阿尼多斯,所以二人坠入爱河;后来阿尼多斯因捕猎野猪而死,维纳斯与宙斯争取到每年春天让阿尼多斯复活六个月与维纳斯相聚。
左边是约1510年的画作《创造夏娃》,画作的背景有点出乎意料的荒凉;中间的是1516~18年的《帕里斯的审判》,取自引发特洛伊战争的金苹果故事,三位裸体女神可能没有引起帕里斯的注意,但却是这幅画的焦点;右边是约1572年的画作《寓言》,三位女神手持身穿的都有特定的寓意。
1653~55年的荷兰画作《宴会静物》,打翻的杯盘和即将变质的食物暗示着欢愉的狂欢转瞬即逝;仔细看,金属酒壶上还反射出了窗户的影子。
左边是1470~75年意大利的《传道者圣路加》,下面有翅膀的牛是最明显的标识物;右边是1380~89年意大利的《圣保罗的皈依》,描述了圣保罗由迫害基督教到皈依基督教的过程。
博物馆内还有一间16世纪意大利北部基亚文纳的房间
1896年8月,加拿大育空地区的克朗代克(Klondike)河发现了金矿,拉开了19世纪最后一次淘金狂潮。
克朗代克淘金潮的各种报道;美国很多这种博物馆,也没有什么特别惊艳的展品,都是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算是一种沉浸式体验吧。
真正点燃淘金潮的事件是1897年7月17日,载着淘到金块的轮船到达西雅图,报纸大肆报道,成千上万的人迅速涌向了克朗代克;当时的淘金路起点也就在西雅图,淘金客们在这里准备物资,要么花大价钱走水路一路绕过阿拉斯加坐船到淘金地,所谓“富人”路线;要么冒着生命危险从Deya或Skagway登陆,走翻越怀特山口徒步去的“穷人”路线。
当年的杂货铺,商品挺多的,淘金客能发财的凤毛麟角,很多卖工具货物的却都发财了。
选择“穷人”路线走怀特山口的淘金客,要将货物背过大山,很多牲畜和人死于那里,而还有人花了两年时间才到达目的地,到达时候淘金热已经基本结束了。
墙上贴着淘金一年所需物资列表,所有东西都要在出发前准备好,等到地方再发现缺东西就麻烦了。
因为金子不生锈,能过完全回收,所以即使是今天也是重要的金属,金子重不重要不说我也懂。
淘金客也发展了阿拉斯加本地的经济,1898年仲夏,有1万8千人在Dawson生活,其中5千人直接进行淘金工作。
到1898年8月,很多淘金客就破产离开了,之后Dawson和Skagway等城镇都衰落了,而Deya则直接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淘金者住的小木屋,挺简陋的,但是看着钱的面子上都能忍。
户外品牌Filson也诞生于这场淘金热当中,最早就是给淘金客们卖衣服、睡袋和靴子的;Nordstorm的创始人John Nordstorm也参加了克朗代克淘金,后来回到西雅图创建了公司。
据统计,大概有11万日裔美国人被从生活的地方驱逐和监禁,我们在加州曾经去过的慰灵塔就是当时囚禁他们的一个集中营。
当时报纸上驱逐日裔的报道
集中营很多建筑都是囚禁的日裔自己建造的,里面就餐的大厅是大家最重要的交流之地。
集中营也不养闲人,除了干活,很多人还被征召到部队服务。
打完卡就直奔宾馆啦
今天在游客中心的战利品,很多小动物都是特供,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多收几只。
今天的行程有点尴尬,主要就是从伯灵顿开车到西雅图;之前想了很多方案,比如坐船去加拿大、去圣胡安岛、去Ebey's Landing或者去爬Baker山,但都因为各种原因不易成行,在早上才确定了这个不咸不淡的方案,因为期望不高,整体体验也还不错。
今天完美收官,回宾馆,收拾东西,准备回家啦。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