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3日星期四

北国江城吉林一日游

吉林市就在长春边上,每天有很多火车往返,长春逛得差不多了,就来个吉林市一日游。

一大早就到了吉林,长春到吉林比我们从家到长春火车站都快,吉林市的火车站修得还不错;松花江流经吉林,冬季的雾凇很出名,夏季是无缘得见啦。

我们先去了龙潭山公园,公园有几处人文景点,也可以登高望远,不收门票,顺路一来还是很值得的。

进门就能看见一个桃园三结义的石头,感觉有些莫名,大概就是后面是三棵同根的树吧。

公园入口处有石雕画介绍吉林和龙潭山的历史,后来两幅分别讲的是高句丽王朝在此设立军事堡垒和唐朝册封渤海国的故事。


龙潭山属于长白山脉的分支,1754年,乾隆皇帝回老家祭祖,曾到这里遥祭长白山神。

登山御道

乾隆的《尼仕哈山》到此一游诗,据说乾隆一个人写的诗的数量就跟全唐诗的数量差不多了;龙潭山当年之所以叫尼仕哈山,是因为附近河里产一种小鱼,满语小鱼就叫“尼仕哈”。

海东青雕塑,历代帝王贵族的爱宠,据说当年辽朝皇帝总逼迫女真人抓海东青进贡,最终导致了女真人的反抗。

开始爬山了,步道修的很好。

高句丽古城墙遗址,真的看不出城墙呀;吉林省集安还有几个高句丽王陵,是世界文化遗产,我们也动过心思,但是交通太不方便了,到了这里也算是见过高句丽遗址了。

半山腰这一潭绿水就是龙潭了,它还有个别名叫“水牢”,说是不管怎么旱,这里的水也不会干涸;据考证,这里本高句丽时期修建的蓄水池,乾隆诗里的“天池澄湛万山巅”说的就是它。

山上有个小庙,叫龙凤寺,没什么特别之处,歇歇脚还可以。

龙凤寺始建于乾隆时期,寺内很多设施都是当下几年修的。

大瓦房都围起来了,周围贴着危险勿近的告示。

门口右边是棵槐树,牌子上说是在东北种植的最北的一棵槐树,于乾隆时期由僧人从关内背来的。

这里还是电视剧《人世间》的取景地,好像是这几年蛮火的剧,但我们完全没看过。

不开门的观音殿,可能也在维修吧。

关帝庙也在维修,不过还开着门,寺庙里供关公,感觉在小庙里很常见。

关帝庙内壁画都脱落了,房子上的木头也有腐坏的迹象,的确是该维修的时刻。

离开龙凤寺,继续往上爬,虽然天气没有北京热,但是走得也出汗了。

爬到山顶了,有个小亭子;据说这里过去发现过瓦片,所以推断山顶曾有角楼之类的建筑,当然现在的亭子是近年新建的。

山顶还可以俯瞰一下吉林市和松花江

山顶小广场叫南天门广场,我们这才发现这里就是龙潭山的山顶了。

从山上往下走才看到南天门的牌子,我们好像是从后面上到山顶的。

除了有水牢,这里还有一个旱牢,据说是下多大的雨这里也不会积水,是高句丽时期修建来囤积物资的地方。前面乾隆《尼仕哈山》诗里提到的“旱不知竭涝不盈”,说的就是旱牢水牢

下山的路上有个龙潭山山城的省文保的碑,因为山城长得太像山体,有点看不到山城的影子呀。下山很快,本打算直接坐公交去北山,但是临时改主意先去了吉林市博物馆。

看来哪里都有八景,吉林八景之一——松江烽火,对面就是松花江啦。

吉林有个陨石展很出名,里面有世界上最重的石陨石,过去有专门的博物馆可以参观,门票还不便宜,现在则改在吉林市博物馆里面,不过需要单独预约。我们在出发前没约到票,结果在公交车上随手一刷发现又有票了,于是临时改变行程,先去吉林市博物馆看大陨石。

1926年建成的吉林天主教堂,是一座哥特式建筑,并不开门。

我们在哈尔滨就跨过一次松花江,这一次从吉林大桥又跨过了一次松花江。

吉林大桥离水面比较近,两侧的江景房应该也价格不菲吧。

快走到博物馆了,紧邻的世纪广场很大很气派;这里属于丰满区,好像广场也叫五代广场,不知道名字出于何处,莫名地想起了《阿浅来了》里面的五代友厚。

博物馆门口还有毛爷爷的大雕像

先在门口留个念,吉林市博物馆和陨石博物馆在一起,因为陨石展只需要网上预约不用买门票,所以预约很紧俏。

到的时间稍早,先逛了逛一楼的展厅;这个展厅是松花湖浪木艺术展,顾名思义展品都是松花湖里面的飘荡的木头,因为在水中木头柔软的部分大都腐败冲刷掉了,所以留下的大都是树木最坚硬的部分。

浪木也要经过人工的适量雕琢才能成为艺术品,应该属于根雕的一种吧,松花江浪木自然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啦。

另外一个展厅是专门介绍牛子厚与京剧的故事,他是清末的吉林巨富,因为酷爱京剧,于1904~05年出资建立了京剧学校“喜连成”,也就是后来的“富连成”。

“喜连成”班子的名字取自牛子厚三个儿子的乳名喜贵、连贵和成贵,这个班子一共办了700多名学员,著名的京剧艺术家马连良和谭富英就出自这里。

展厅还有一些京剧相关的展品,梅兰芳当年也和“喜连成”搭班演出,他本来的艺名叫梅喜群,牛子厚取梅兰竹菊之义为其改名为梅兰芳;牛子厚后来家道中落,破产之后京剧界的艺人们为他义演三天,所得收入在北京买了一套14间房的四合院供其安度晚年。

陨石展的时间到,去看大陨石啦。陨石展有讲解,所以每天就4场,错过时间即使有票也不能看了。陨石展真是挺超值的,开始先要穿过一个隧道,隧道上投影了各种天体迎面扑来,讲解员同时讲解各种相关的天体知识。

走出隧道后,开始讲解陨石的各种知识,比如陨石的分类,陨石的特征之类的。之后把观众引向主角——吉林一号陨石,就是那块重1770千克的世界上最大的石陨石。

馆内还有1976年3月8日下午陨石坠落时的场景重现,讲解员会介绍下陨石的发现和研究过程。

除了最大的吉林一号陨石,这里还有几块小一点的陨石,比如这个吉林二号陨石和下面的吉林三号陨石。

陨石展大概20分钟就结束了,出来继续逛其他的展厅。

城市建设展厅,除了我们,里面基本一个人都没有。

暖壶、缝针机、大茶壶等一众老物件

还有一些我们都没见过的农具,如果没记错这个应该是打谷机。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对于北方人的我们感觉没啥特别,走马观花。

剪纸和布贴画

满族旗袍

乌拉草做的生活用品,作为曾经的东北三宝之一,乌拉草的存在感已远远落后于人参和鹿茸了。

饸饹条感觉不是特别常见,不过东北人多是中原地区闯关东来的,所以有些中原食品也不奇怪。

走来走去还是和吃相关的展品小狗最感兴趣,相比蒸饺我更喜欢水饺,我小时候总管蒸饺叫“旱饺”,引来父母的一阵大笑。

糖画小时候还是挺常见的,已经很多年都没在见过了。


各种糕点,和北京的传统小吃也都很类似;小时候吃粘豆包特别容易饱,但是蘸糖的吃法总觉得不够精致--就不能把糖直接匀到馅里面一步到位吗。


萨满服饰,我对萨满的理解还停留在跳大神的层面,毕竟小时候一吵闹父母就会说我是跳大神呢。

开始进入正儿八经的历史展区了

古人类展,好像每个城市的博物馆都有点类似的展品,彰显历史悠久;照片里的是西团山古人类生活的复原图,所处年代为三千年前的青铜时代。

各个时期的陶壶和石器

围着玻璃的石兽下面还写着“贵重文物 请勿触摸”的牌子,看来最开始的牌子并没起到什么作用。

1682年春末夏初,康熙皇帝游松花江时曾作《松花江放船歌》,皇帝都来过,当然得有个场景重现啦。

长白山望祭殿,长白山在清朝还属于难以到达的自然禁地,清朝皇帝们多在吉林选择山头进行望祭。

由古代转到近现代展区了

1936年创建的长白山葡萄酒厂的大贮酒桶

抗战历史文物

1899年产的日本富士自行车

走廊上的吉派旗袍,我还是头一次听说,应该是半展览半广告性质的吧。

满族发簪头饰展

印章展

博物馆里挂的红灯笼挺喜庆,逛完继续下一站啦。

好怀念的招牌呀,记得当年上中学的时候,北京也有很多,现在都没了,在小城市里还能看见。

王百川故居,王百川是清末民初的银行业人士,据说九一八事变后黑下了张作相的50万银元的存款,盖了这座大院。

大院现在是满族博物馆,门口有海东青迎客;院子不大,四周有几个布展的小房间。

锡克特里氏满族神堂

满族的传统生产生活介绍

东北居家小院,土炕也是地方特色了;旁边的本地游客瞬间就脑补出了老婆婆在屋里看小孩儿,媳妇在外间做饭的婆媳关系情节。

满族博物馆里自然得有点清朝帝后相关的展品,小狗说这里面的皇帝皇后都是按照电视剧演员的形象设计的。

打牲乌拉

满族的民间工艺品

清朝时期满族传统戏剧的演出盛况


最后这个屋子比较有特色,是讲萨满教的,这里几大萨满家族的神服还略有不同。

我们来这里其实属于顺路,因为它紧挨着北山,出了小博物馆走一小段就到北山了。

北山是吉林的常规景点,山上有很多寺庙,过去的“北山庙会”很有名气;我们到的时候已经4点多钟了,山上的寺庙快关门了,能看几个算几个吧。

北山因为位于吉林古城以北而得名,过去叫做九龙山。

卧波桥上就能看到北山标志性的大“佛”,据说附近的吉林一中就在靠“佛”罩着。

先经过一片荷花池,有人在这里拍古装照。

2001年底修建的九龙门,高9.9米重20吨,据称是最高最重的铜制龙门。

廉泉古井,建于1917年,取“廉泉让水”之意。

佛光普照下的情侣园

先爬到了关帝庙,始建于1701年(康熙四十年),后来多次重修复建;庙内的台阶边还有算命的,因为北山已经好些年不收门票了,所以各大庙宇都不约而同地发展出了一些副业。

在山脚下就能看见的佛字近景

始建于1738年(乾隆三年)的药王庙,这里祭祀的是历代的神医。


建于1908年的坎离宫已经关门了,看名字怎么都像是道教的,坎离是八卦里的水卦和火卦,不知怎么跟佛教扯上关系的。

有佛护法的玉皇阁,始建于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这里是北山最大的庙宇,建筑塑像都还行,还有壁画,只是都不让拍照。

路边还有各式各样的“佛”字

我们是玉皇阁最后一批游客,从里面出来别的寺庙也都关门了,我们也要下山回长春了。


最后湖边留影,回长春啦,刚好赶上最后一班回家的公交。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