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日星期日

华人虾寮迎新年

在家休息几天算是回了点血,继续圣诞节湾区遛猪活动,今天还是来北湾,去华人虾寮欢度新年。 

虾寮观景点,这里也是圣巴勃罗湾和旧金山湾的分界处。

这里的风很大,湾里的水被风吹得一层一层的;研究学者们会在这里进行环境监测,观察水质、水温和动植物的变化。

下面就是华人虾寮了,我们这就去参观。

19世纪末,随着淘金热的降温和横贯北美大陆铁路的修建完成,在美华工的需求急剧下降,一些华人为了生活,租借了这里的土地进行捕虾活动。

1880年代,约有500名华人在此定居捕虾,因为圣巴勃罗湾的淤泥很适合草虾生活,所以虾产量颇为客观,最高时一年能捕到300万磅虾。

湾区当时有多个这种华人捕鱼捕虾的聚集区,只有华人虾寮保留到了今天。

公园里还有个小博物馆,详细介绍了虾寮的生活。

华人们大多坐着木制的舢板船,用传统的撒网方式捕虾,一般在两次潮水涨落之间就能满载而归。

每年冬天的时候,受潮湿的天气和虾的生命周期影响,捕虾季结束,在此的华人们也会到旧金山等周边城市打工谋生,等到下个捕虾季节再回到这里。

舢板船,这里的华人多是广东移民。

华人社区增长的很快,1870年这里只有76个居民,十年之后就增长到了469人,并且有了自己的学校老师、理发师和小商店;但是随着1882年《排华法案》的出炉,这里的华人数量急剧下降,到了1900年就仅剩下122人。


1915年一系列捕捞限制出台,部分华人采用了新式符合标准的捕网继续捕虾生活;到了1930~40年代,捕虾业规模已经很小了,最后只有华人Quan一家还生活于此。

Quan一家的捕虾工具也都换成现代化的设备了,并经营着一家小商店。

捕来的虾需要经过烘干处理,之后大多打包卖到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

华人虾寮的外景,有一条栈道通到湾里。

传统的舢板

后期的现代化船只


虾寮边的沙滩



栈道上现在都通了电了



仍在使用的房屋

Quan家经营的小商店


又走回虾寮景观点了,这里能清楚地看到对面的鼠岩岛。

虽然附近有一大片野餐桌,但无奈风大得出奇,感觉要是吃一口东西得灌进去半口的风。

小小的鼠岩湾,有步道能走下去,我们随便走了两步远眺一下就可以了。

游客中心街对面的牛头平地,有个快乐步道的牌子,这里一层一层的水波非常明显。

护林员站,虽然不开门,但是大部分都信息都贴在外面了。

Weber点,有几棵树在周围挡着,风小了那么一扣扣,勉强能野餐一下。


Buckeye点,公园里面基本每个街趴都有野餐桌,但是冬天的风实在是大,也许夏天在此野餐远眺海湾感觉能好不少。


旧金山湾区还是很多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每年都有上百万只鸟类一路从阿拉斯加飞到南美,中途就会在这里休息。

不到1英里的龟背步道,全程平地,轮椅推车均可通行。



旧金山湾属于陆地淡水入海的河口,咸水和淡水混合,有着重要的生态研究价值。


对面的Jake's Island,中间隔着一大片湿地,只能遥望一下。



行程的最后,我们还走了很小的一段湾景(Bay View)步道,全程只有这个步道的入口有ranger查票,不过看了看我们图书馆借的pass沟通了一下就放行了。

和北湾很多地方一样,这里最早也是海岸Miwok族生活的地方,后来逐渐被迁徙来的西班牙人占据了。


因为这里的自然环境算不上多有看点,我们走了0.3英里就回了,完全都没走到能看见湾景的地方。

看不到湾景就看看周围的山包和小树吧

公园的大牌子,公园的中文名还挺多,“华人虾寮”是最常见的,也有写作“华人虾村”或是“华人渔村”的;临走之前才看到这个大牌子,我们好像把公园给绕反了。

没有评论: